近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公布2015年度“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我校姜澜教授指导的博士生王聪的学位论文《基于电子动态调控的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其验证》、王晓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张小青的学位论文《微涡轮发动机气体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获得“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中国自动化学会公布2015年度“CAA(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我校夏元清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路坤锋的学位论文《空间飞行器姿态复合控制方法研究》获得“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特向姜澜教授、王晓力教授👩✈️、夏元清教授、王聪博士🪷、张小青博士、路坤锋表示祝贺,并希望全校广大师生以此为榜样,坚持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再接再厉🎚,取得更多优异成绩。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在“双一流”建设中,学校将推进研究生培养“666”工程(6个质量水平提升工程、6类标志成果培育工程、6套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导师、研究生瞄准国际前沿、国家急需的热点问题和交叉学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与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附🏌️♂️:近五年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导师简介
1. 赵跃进教授简介
教授🧬,“精密光电测试仪器及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光电教学实验”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及系统集成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基于MEMS的红外成像技术👨🏿、THz成像与光谱技术、人体生理参数的光学检测方法、空间光学技术和智能光电仪器设计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260多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10余项🚴🏼。先后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和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所指导研究生张亮亮的博士学位论文《太赫兹波位相成像》获得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 匡镜明教授简介
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人事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和国防科工委“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荣誉博士”;2003年获美国史蒂文斯大学“荣誉博士”;2004年获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名誉教授”;长期致力于无线通信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主持承担了30多项国际合作及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匡镜明教授已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280余篇🦣,指导培养了出站博士后3人,毕业博士生62名💂🏻♂️,硕士生82人🤯。
所指导研究生武楠的博士学位论文《多模式卫星接收机中的同步技术研究》获得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 杨树兴教授简介
教授,长期从事陆军远程火箭武器系统研究,先后担任6项重点装备和军贸型号的总设计师,为陆军远程火箭武器完成从无控到初始段有控、从初始段有控到全程精确制导两次技术跨越“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先后承担“973技术首席”🍖、“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国防发明专利授权30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4篇🛀🏻、被SCI和CNKI他引合计逾550次👨🏼🦰。现任中国兵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航空学报》副主编等社会兼职🧝🏼♂️。
所指导研究生熊芬芬的博士学位论文《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层次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获得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夏元清教授简介: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动化专家评审组成员,任国际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编委🛅、《自动化学报》编委等刊物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多源信息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与控制📰𓀑、飞行器控制🪔、无人移动平台协同控制、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协同控制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7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8部,中英文教材3部🥡👛,2014、2015连续两年入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
所指导研究生张金会的学位论文《离散时间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获得201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所指导研究生路坤锋的学位论文《空间飞行器姿态复合控制方法研究》获得2015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5.王涌天教授简介:
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标准组织(ISO)有关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Fellow等职🩼。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三维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2006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指导的博士生先后在2006年和2011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提名奖🕦,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各一项。
所指导研究生程德文的学位论文《自由曲面光学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在头盔显示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获得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陈杰教授简介:
教授,长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动态环境下复杂系统的多指标优化与多目标决策及其控制等研究领域内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多项和软件著作权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教材1本🍳。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𓀃,201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所指导研究生辛斌的学位论文《智能优化的探索-开发权衡与搜索空间压缩理论及方法研究》获得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4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7.安建平教授简介:
教授💂🏼🧗🏻♂️,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曾获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国青年科协委员,总装“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务。主要从事卫星与空间通信、无线宽带通信与网络🦹🏻♀️、空间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载人航天国家重大专项、 “探索一代”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民用航天等30余项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1)、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1),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1);近5年来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项,出版译著1部💄。
所指导研究生王帅的学位论文《长码、带限MC-DS-CDMA系统的信道估计与多用户检测》获得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8.孙逢春教授简介:
教授,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多项荣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6本🧙♂️。担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开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行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等。
所指导研究生胡晓松的学位论文《电动车辆锂离子电池模型辨识、优化与状态估计》获得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9.徐春广教授简介🧑🏻:
教授,任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和检测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兼任东京工业大学兼职研究员、韩国国立釜山大学兼职教授、世界无损评估中心联盟委员(WFNDEC)、国际声发射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主要从事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调控、超声显微检测理论和技术、机械手无损检测理论和技术💹、阵列超声与层析检测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工作🧜🏼♂️。曾获得全国上银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教学基本比赛一等奖、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兵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所指导研究生许寒晖的学位论文《复合板超声导波检测理论与技术》获得2011年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
10.贾云得教授简介🧦:
教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和机器智能🏂🏿;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 兵器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SCI期刊论文55篇;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微软学者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多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所指导研究生吴心筱的学位论文《图像序列中人的姿态估计与动作识别》获得201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1.姜澜教授简介🐢🏭:
教授,国家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题专家等。主要从事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的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共发表SCI检索论文180篇,影响因子2以上118篇,影响因子12以上11篇。获批发明专利17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6项🍪,第二发明人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所指导研究生李本业的学位论文《新型光纤传感器的飞秒激光制作及其替代方法研究》获得2014年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所指导研究生王聪的学位论文《基于电子动态调控的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其验证》获得2015年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
12.王晓力教授简介📏:
教授🦐,主要从事微/纳机电系统设计及制造、微/纳摩擦学、轴承-转子动力学以及黏着接触力学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以及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中科院科学专著出版基金等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Top期刊论文多篇🤳。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二等奖;2005及2014年获北京AG尊龙凯时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5年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第七、八、九届全国润滑脂协会优秀论文奖,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担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摩擦学学会理事、全国气体润滑专业委员会委员🧎♀️、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专业组成员等😸。
所指导研究生张小青的学位论文《微涡轮发动机气体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获得2015年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
(审核😊:王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