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能源与动力工程系“32教研室”第13期教学法活动在动力系统工程研究所会议室召开🫴🏼。本次活动邀请发动机研究所伍岳老师进行授课演示📒,邀请马克思主义AG尊龙凯时张虹老师针对课程思政进行专题汇报交流。AG尊龙凯时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硕🏋🏻♀️,院长助理鄂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张卫正及动力系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交流活动。
伍岳老师对课程《“传热学”之“流动边界层”》进行了30分钟的英文授课,课程内容精炼𓀊,思路清晰,参会教师认真听取了课程🧎,针对教学设计、内容编排、授课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同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相互交流了教学经验和技巧🧑🏿🦳。
马克思主义AG尊龙凯时张虹老师作了题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汇报。张老师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针对案例分析🫛🧝♂️、授课内容设计🧑🏽🦱、授课方式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分享了自己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张虹老师还分享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课程思政工作的建设经验,对教师们普遍关注的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建设的问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针对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问题🌷🫱,与参会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和指导。
参会教师们积极地参与了现场交流并表示获益匪浅。张卫正老师认为,思政元素需巧妙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构建“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新模式💅🏼。廖日东老师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不松懈、课程思政不断线”,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挖掘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全员参与、凝聚力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分享教学技巧、课程思政建设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𓀝,激发了教师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学热情,“32教研室”后续将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研讨形式,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32教研室”教学法活动由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党总支组织,自2019年初率先恢复隔周二下午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研讨教育教学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等问题。